万福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星风采

文章内容

国家队散打队员李明简历-国家队散打队员李明

tamoadmin 2024-10-15
1.想象我的朋友20年后的样子作文400字2.山东有几家著名的武校?3.李明治的武术名校想象我的朋友20年后的样子作文400字小时候我都在幻想那20年后的今天,

1.想象我的朋友20年后的样子作文400字

2.山东有几家著名的武校?

3.李明治的武术名校

想象我的朋友20年后的样子作文400字

国家队散打队员李明简历-国家队散打队员李明

小时候我都在幻想那20年后的今天,我应该是什么样的,经常幻想20年后的今天我的朋友会是什么样的,甚至我一直期待能有一个帅哥做我的朋友呢。

有一天我做梦,就梦到了,我有一个朋友,叫李明。他的眼睛很小,让你总误以为他是闭着眼睛的;他的鼻子很特别,会使看见它的人想起爱说谎的匹诺曹。他很高很瘦,从远处看就似一株高粱,瘦弱但却挺拔。他从小就苦练套路拳、散打等武术,他曾多次在武术比赛里拿过名次。他凭借自己一身过硬的功夫,经常见义勇为。

记得那天,我坐公交车去上学,与李明不期而遇,于是我们结伴而行。车子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上来一个瘦瘦的,凸额头,塌鼻梁,眼睛尖尖的中年男人。这人一上车就四处张望,东瞧西看。渐渐地,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了,车厢也变得越来越拥挤了,我和李明在无意之中被挤到他的旁边。  眼尖的我看到他先是假装不经意的向一个老人侧目望去,再环看周围,发现没有人注意到他,便迅速向老人贴近,然后飞快地将手伸向老人的衣袋。  正在这时,我发现身边的李明愤怒地攥紧了拳头,心里一惊,知道他想抓住那个小偷揍他一顿,便刻意压低声音对他说:“不要冲动,这是在车上,他跑不了的。”李明闻言把拳头攥得更紧了,一双小眼睛里满是对小偷的鄙视,以及对这种偷盗行为的无比愤怒。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我们以为那个小偷要得逞的时候,突然一个急刹车,把小偷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打断了。  见状,我和李明都松了一口气,可随即又紧张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小偷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果然才过了一会,小偷又开始行动起来了。这次,李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那颗正义的心,迫切地想要抓住小偷,保证老人的财产安全。于是,我用手地拽住李明,急切地小声说:“他可能有刀,不要冲动。”  就在这时,小偷的手伸进了老人的衣袋,我拽住李明的手又加重了几分力。  过了一会儿,小偷的手拿着“战利品”小心地缩了回来,眼神里还带着一丝得意。  这时,李明用力地把我的手甩开,然后一个箭步冲到小偷身后,再使一个擒拿手,便轻轻松松地把小偷牢牢地控制住了,这才大声喊道:“抓贼啊!抓贼啊!”周围的人闻言都齐刷刷地回过头,注视着李明和被李明制服的小偷。老人也转过头看向这边,当看到自己的钱包在小偷手上时,既气愤,又惊喜。  这时,小偷眼里滑过一丝阴鹫,趁李明有些松懈的时候,想要挣脱。不料,李明立马反应过来,把小偷的手抓着抡了一圈。小偷立刻大声喊:“痛!痛!痛!”李明借此警告道:“不准动,否则你这手就废了”小偷便认命地一动不动,垂下了头。

后来司机把车开到了派出所。当小偷被民警铐住的时候,他还回头用憎恨的眼神狠狠地瞪了李明一眼。李明随即昂起头,不屑地与之对视,还扬了扬紧握的拳头,那神情似乎在说:我是不会怕你的。

虽然这样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未遇到过,但是我能够在梦里遇到过这样仗义的帅哥做我的朋友,做我的哥们,我也知足了。

山东有几家著名的武校?

山东郓城宋江学校

宋江武校位于山东郓城,伴随着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的传说声名远播,是首批被国家武术院命名的全国先进武术馆校。院长樊庆斌、副院长刘国庆自幼习大红拳,是河南省嵩山少林寺31代皈依弟子。他们凭着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的执着追求和对武术教育事业的极端热忱,1985年创办宋江武术学校,艰苦奋斗十余年。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38000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建筑群。武校拥有文科教学楼、大型练武馆、学生公寓、餐厅等现代化设施,固定资产达5800多万元。学院现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及境外的学生3600多名,设有从小学到高中、中专的文武结合班52个,武术、散打、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硬气功等专业班29个。学校有懂教育、会管理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百余名套路新颖、技术精湛、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冠亚军的青年教练,有百余名具有大中专学历、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定的老中青年结合的文科教学队伍。他们的培养目目标是文武双全的现代化人才。

十几年来,宋江武校先后向国家队、中国武警部队、各大体育院校及各省、市专业队输送学员1000余名,进入国家武英级和运动健将行列的58名,为各武术馆校培养教练员900余名,为各大企业培养保安人员2000余名。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夺得金、银、铜牌1080枚,如1993年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获棍术、刀术五项冠军;1995年在全国武术之乡散手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铜牌8枚,并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自1999年以来,省“希望杯”散手比赛,宋江武校连续四年夺取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两个第一。武校培养出全国散打王争霸赛中的名将邵金宝、张永健、树怀青;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首次世界杯散打比赛中,康永刚获得54公斤级冠军。

宋江武校多次代表山东省出征全国赛场,屡屡获胜,并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武术馆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山东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人民日报》、《大公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等几十家新闻单位都对学校作过专题报道。

武校教练员有的是院校优秀毕业生,有的是在全国或省级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留校生。武科教学课程设置首先注重传统武术的学习和研究,不论是长拳、太极拳、查拳、花拳、炮拳、洪拳、翻子、戳脚、八极,还是水浒拳、三十六路宋江拳、燕青五步拳、孙膑拐等均有专人教研,对于传统武术表演项目也有专人教授。

学校武术器械设备齐全,武馆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练武场50000平方米。北京体育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都将武校作为实习基地。

宋江武校坚持“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养文,文武并进”的办学方针。文武结合班均配备“四机一幕”,并有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和专门音乐教室。由于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得当,文科教学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全县中小学通考,四分之一的班级成绩优秀,胃的学生获全县一等奖,有的学生获“奖学金”、“全国三百名小状元”、“齐鲁小名士”等荣誉称号。

宋江武校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学校学员表演的《狗娃闹春》名动一时。

山东莱州中华武校

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建于1992年,坐落在美丽富饶、令人神往的胶东半岛。名标青史的螳螂拳就发源在这里。这里不仅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更有云峰山的秀媚,莱州湾的浩瀚……天时、地利、人各,注定了中华武校应运而生和必然的蓬勃发展。学校占地200多亩,投资人民币3000多万地。配有微机室、电教室、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和3200平方米的室内练功厅;学生公寓、留学生公寓、餐厅、足球场,建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文科设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五个教学部,27个教学班,武科设套路、散打、拳击、柔道、摔跤、泰拳、跆拳道、女子防身术、中华绝活9个项目。文武师资雄厚,现有专业教师和优秀教练162人,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地的学员2000多人。学校自成立之日起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全日制教学大纲,实行文武双修。

学校坚持“习武德为先”,以培养国家人才为目标,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很多高水平武术专业运动员,并在重大赛事中成绩卓著:2000年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以6金4银3铜夺得国内组团体第一名;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摘得1金1铜;山东省“希望相当于”武术(套路)锦标赛,夺得14金12银15铜,囊括4个团体第一;烟台市第五届运动会夺得37枚金牌;在“中国武术散打王南北武校对抗赛”中以4:1大胜;2001年在“中国烟台、美国、意大利散手争霸赛”中,山东莱州中华武校代表中方出战,以5:2的绝对优势大胜,扬名海内外。校艺术团频频参加国际性大型表演:如北京国际电视周、烟台APEC博览会、果蔬会、潍坊国际风筝节、泰山国际登山节、中泰对抗赛、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武校先后向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师、解放军体院、成都体院、武汉体院、广东体院、西安体院、山东体院、沈阳体院、上海体院、山东师大输送了900多名优秀学员和运动员。向社会各界输送各类人才1500多名。

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武术馆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甲级武术馆校”、“烟台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称号。校长李明连续被评为“烟台市十杰青年”、“莱州十杰校长”,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团省委授予“一等功”。《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体育报》、《农民日报》、《烟台日报》、《大公报》及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烟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和校长做过专题报道。学校现被纳为莱州市教委的直属学校。莱州武校和美国东洋武道大学缔结成姊妹学校,和韩国釜山武协建立了长久友好往来。美国、加拿大、以色列、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留学生定期到校交流和学习培训。中华武校现已成为烟台市、莱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刚刚结束的在韩国釜山第14届亚洲运动会上,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在武术比赛的开幕式上进行了45分钟的武术表演。这是在国外举办的体育盛会第一次邀请中国一所民办的学校前往献技。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节目、严格选拔队员、强化训练、精雕细刻,这次历时45分钟的节目充分展示了中华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体现了中华武术的精、气、神。

李明治的武术名校

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建于1992年, 坐落在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闻名世界的螳螂拳和吴式太极就发源在这里。莱州是国家命名的武术之乡,莱州中华武校是全国著名的武术培训基地,是北京体育大学、山东省武术院、宁夏体工大队实习基地。学校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以校本部为主体,以国内分校和海外分校为“两翼”,在莱州市区兴建了莱州汇泉学校,在北京建立了北京长城文武学校,并相继在美国、法国、西班牙、西非、南非、泰国建立了中华武校海外分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国内外学员8000人的大型文武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全日制教学大纲,实行文武双修。文科设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五个教学部,武科设套路、散打、摔跤、跆拳道等多个项目。

学校坚持“以德育人,文武双修”的办学方针,着力于培养一流人才。武科教学成绩卓著:2000年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得国内组团体第一名;山东省“希望杯”武术(套路)锦标赛,囊括4个团体第一;2000——2003年,连续四年单独组队参加了全国散打王争霸赛:2000年在“中国武术散打王南北武校对抗赛”中以4:1大胜对手、2001年夺得散打王总冠军、2002年在6个级别的角逐中夺得4个级别的冠军、2003年囊括轻、中、重量级冠军;2001年在“中国、美国、意大利散打争霸赛”中,代表中方出战,以5:2的大比分傲视群雄;2002年在“中国莱州 —— 美国加州散打对抗赛”中,以7:0的绝对优势大获全胜;2003年在全国“武术之乡”散打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2004年4月2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武术散打对抗赛”中,以5:2的优势获胜;2006年5月25日在莱州市承办“中法武术散打对抗赛”,又一次以5:2战胜法国国家散打队。2007年7月25日在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中获团体冠军;2009年在“中英日国际散打赛”中以6:1获胜。学校艺术团由国内外名家执导,表演节目精彩纷呈,久负盛名,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远赴亚、欧许多国家和地区。聘请中国著名的词作家、艺术家为学校创作谱写了题为《光耀中华》的校歌,排练了大型武术剧《中华武魂》,以及多套系列演出节目和团体操,能够适应多种内容的活动需要,使自己的演出市场不断扩大,节目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日见丰硕,呈现出应接不暇的良好局面。每年应邀参加演出活动30余场,先后参加了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青岛纪念申奥成功晚会、环球**大赛等重大演出,并多次赴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作交流演出,深受欢迎。特别是2002年10月,应第十四届亚洲运动会组委会邀请,学校艺术团66人赴韩国釜山,为亚运会武术开幕式作专场表演,开创了国内武校在国际大赛开幕式上推崇中华武术文化的先河。党和国家***、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国际奥申委副主席魏纪中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9月,应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组委会的邀请,艺术团120人赴宁夏参加开幕式表演,受到宁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力赞誉。2004年1月24日(正月初三),组团参加“中法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七十万巴黎市民在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观看了来自东方文化的表演,我校表演的传统国粹中华武术,受到当地民众和华侨的热烈欢迎。2005年10月应邀组团720人,赴澳门参加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学员王立冬被选为点燃圣火的使者,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2005年11月18日,赴泰国参加“中泰建交三十周年”庆祝活动。2006年11月2日参加“中国-东盟友好之旅”活动。2007年6月27日赴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和谐之夜”晚会。受到国际文化届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2008年8月8日应邀组团500人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表演,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全世界观众,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组团参加了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和在香港举办的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学校加强与影视界的合作,学生桑伟淋被香港大导演徐克看中,在**《散打》中担任主角,被新闻界誉为“第二个李连杰”;由宁夏**制片厂制片,香港辉谆有限公司知名导演曹荣执导的儿童影片《聪明小鬼斗笨贼》,在中华武校摄制并发行,32名小学员参加了拍摄。连年高考升学率为98%,其中本科生占100%。先后向北京体育大学、解放军体院、成都体院。

在纵横国内体坛之时,莱州中华武校还把视角撒向国外,通过多种渠道,与外国体育团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派出使者到欧美和东南亚进行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东洋武道大学缔结姊妹学校,与韩国釜山武协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和加拿大高贵林市武术学校结为姊妹并联合办学。美国、加拿大、以色列、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留学生定期来我校交流和学习培训。学校定期派学生到国外培训或参加交流演出活动。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武术名校”、“全国先进武术馆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等光荣称号。《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体育报》、《大公报》、《东亚日报》、《釜山日报》、《欧洲日报》及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韩国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和校长的事迹作过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