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一场比赛打几局-篮球一场比赛多少回合数
1.为什么打篮球半场打的很好,打全场反而什么都不会了?
2.篮球和足球打满全场哪个更累?
3.为什么现在NBA球队每百回合的攻防数据大体上都趋于
4.篮球比赛正负值什么意思
为什么打篮球半场打的很好,打全场反而什么都不会了?
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边。大学的时候下午经常到野球场组队,期间认识了一位半场高手,个子块头都不大,但是控球和技术非常好,半场跟他组队完全就是游刃有余虐爆很多队。
然而让我掉眼镜的是,有一次去看他打院里的班赛,全场的。看得我是那个心累啊,跟半场完全就是两个样。平时骚爆的动作和运球根本看不到,跑起来也完全不像半场那么神气。那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被称为半场之王。
我粗略地想了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
1.半场距离比较短,攻防的转换比较快可以防守到位,所以没那么累,体力各方面比较好掌控。而全场就不同,需要你较长距离的来回跑,当你把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花在来回跑和防守上时,如果个人身体素质和耐力没那么好的话,就没有更多的能量可以支撑你带球和做动作。
2.半场往往是3对3或者4对4,进攻和持球的空间比较大,这就很适合那些喜欢做动作和需要突破空间的人发挥。而全场是5个人的,防水比较密集,而且另外4个队友你也需要合理分配球权,不然根本就没办法玩,虽然你动作和过人都很厉害,但是你让队友来回跑看你表演是不现实的。
3.半场比较重要的是打速度,而打全场是很需要控场能力的,不一定越快越好,控制对手才是致胜的法宝。
体能。
抛开这个说团队合作,战术跑位都是耍流氓。
我自己就是亲身例子。
打半场的时候,因为突破速度快,中投准,突破之后分球传球视野也算开阔,不粘球,算是半场小王子。也许就因为这样,所以经常打半场打一下午不带休息的,别人坐下喝水我都在边上运球投篮,自诩为体力怪。
可是后来一打到全场的时候,发现不对啊……
我去,我一个突破进去上进一个,转身对方一个快攻还一个,然后来回几次,问题出来了。我居然发现我跑不动了!是的,全身上下发沉。然后,在进攻的时候,很稳的中投飘了,防守的时候,只能看着对面的体力怪跑来跑去。
后来我想了很久,我自以为是的体力好,都是建立在半场的基础上,因为局部爆发力强,我能从三分线轻松突到篮下。因为我知道即便是有人补防,我也能轻松传给队友。而在全场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单单靠爆发力解决问题了,禁区里全是人,如果碰上大胖子和大高个,你就要做好把自己扔出去的准备。
半场打一个球,大家还能说说笑笑,因为对方要等你发球;全场你刚进一个,马上又是一个20米的冲刺,对方根本不打算让你休息。而剧烈运动结束后,紧接着你就会发现平时赖以为生的中投不见了,最稳的还是篮下平时跟木桩一样的中锋吃饼,还有樱木看不起的平民上篮。
所以为什么半场强,全场鬼。你的体力太弱了啊!不要扯什么战术,真体力强到一定程度,再来扯这个。快攻的本质就是体力碾压,欺负你跑不动。中投和三分不进的本质就是你腿软,核心力量不足,而不是手臂力量不足。
所以,来问这个的同学,建议你多去田径场健身房多练练体能吧。这个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办法。而不是那些战术和配合,真到了这个层面你也不会来问这个问题了。所有对这个还有疑问的人,统统都是体能不达标。
为什么?我就是把自己扔进健身房狠操,现在打大场,你看我还慌吗?虽然中投快感刚刚的,可是体能碾压的感觉也相当不错啊。
作为一个打了接近15年篮球的老伙计来说,还是有资格发表言论的。当然,本文重点不是讲的是我,是工作之后认识的一同事,身高178,体重75公斤。也是一位狂热的篮球爱好者,我们都称他为“半场龙,全场虫”。
打半场,最怕灵活的胖子,有身高,有体重,如果还有技术的话,那基本就是他的天下;打全场,最怕体力好的人,从比赛开始能跑到比赛结束,而且还不带大喘气的那种。全场下来,还要家跑2000米的人。我的同事,则是属于灵活的胖子,但是他的体力不行,打全场打5分钟,休息10分钟的那种。
我们打半场,基本就是3对3,4对4的这种。我同事,既可以站在三分线投三分,也能持球冲内线,大风车打板。178的身高,外加150斤的体重,这样的体型,在野球场上足可以让对手闻风丧胆。在低位,同体型的人防守,他既可以接球转身投篮,又可以持球虚晃上篮,对手防不胜防。如果遇到与他身材不对等的人,那更加直接,就是碾压式的坦克上篮,大家一定能想想的出来。他的半场,打的真好,而且不费力的那种,有时候,我们都汗流浃背,他的球服还是干的。没办法,灵活的胖子,真心不好防。比他高壮的,没他灵活,比他灵活的,身体有没有他壮。
打全场,有很多人会说靠团队什么的,其实打过球的都知道,只要队中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球队,球就非常好打了。我们普通人打球,个人能力还是相当重要的;当然要说,我们普通人打半场,那一项最重要,那肯定是体力了。就算你个人技术在强,没有体力,无法支撑你来回的往返跑,你还不是得去看戏,能否球队提供多大的帮助呢?因此,体力好的人,至少能保持在场上时的关注度,并且持续给对方队员压力,这样的球员,会是全场人员人选的香饽饽。
篮球全场和半场完全是不同的,这是大学生打篮球经常遇到的问题。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习惯所致。我们经常会看到打半场,很少看到打全场。因为人数凑不齐,或者怕体力跟不上。这样一来二去自己对半场球很熟悉,而真正打全场,手生,感觉全没。就是所谓的运动感觉。
第二,体能跟不上。半场球是小短跑,全场球是折返跑。半场球的体力消耗和全场球不是一个量级。比如,我们看到街头篮球基本上双方战术简单,甚至单打独斗,而全场比赛,比如NBA每小结12分钟的拉锯站,休息时间还短,对体力消耗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全场球打得好的,基本上能搞定类似街头篮球半场球。而反之则未必。
第三,战术、防守和对抗强度。半场球的防守强度更大,这是由战术决定的,攻防转换过程中距离拉长从而使防守更加游刃有余,身体对抗性受制于防守进而难度均加大。
第四,参与密度。我们大多看到半场球都是3V3,或者4V4,很少看到5V5,人太多太密集半场球不容易打出配合,难度加大,全场球就会出现所有10个人挤在一个半场的情况,人多投篮距离就会变大,不适应全场球的队员就会吃亏。
篮球半场和全场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为什么有些人打半场很好,到了全场以后就毫无用武之地。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半场和全场的进攻意识和技术不同,半场主要是三个人的事,而且又局限于半场中,所以攻守转换快,回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进行持球进攻,这也让半场球员养出了一些不良的习惯,那就是不着重每个球的进攻效率,自己持球过多,不爱进行团队配合,喜欢自己单打。这些坏习惯一到了全场,马上就暴露出了弊端,全场的进攻主要是由组织后卫去串联和组织进攻的,前锋和中锋的进攻技术大多是无球进攻,半场选手一到全场,没有持球权马上就不知怎样打球。
习惯都是平时养出来的,临场时必然暴露缺陷。全场推进节奏快,进攻球员都是在快节奏中完成攻击动作,反观半场球员大多是节奏慢的站桩选手,哪里适应得了快节奏的全场。
2、防守意识和战术不同。半场的防守由于人少场地大,所以联防和协防基本毫无用武之地,半场防守如果一对一防守上被攻破,基本代表着这场球没可打性了。而全场就完全不同,全场防守可以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对进攻进行联防和协防,让进攻队员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这就对全场球员的进攻意识和球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半场球员觉得很简单的一个突破就能解决的问题,到了全场的防守时,他们就毫无办法去处理球,他们把问题考虑的太简单,处理球时也必然草率和单一。
所以,好多半场选手一到全场就蒙了,就是因为半场的技术和意识和全场是有天壤之别的,建议半场选手多打打全场,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战术素养和意识。
篮球是不仅考验运动员的体力,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消耗因素,还有团队合作,战术跑位竞技意识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篮球爱好者,包括在非专业学生青年篮球群体中,在半场比赛3对3,4对4篮球对抗赛中,都很生猛,但一旦要进行全场赛制的比赛,就大失方寸,乱成一团,没有战术可言,眼里只有球,蒙头冲,好像变得不会打球一般,这对业余选手或者初级接触篮球比赛的人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毕竟没有受过训练,临场发挥,有些比赛选手上场充数而已。
篮球不是1个人的运动,在半场3对3,4对4,场上空间有限,主要考验的是对抗者的技术身体,在全场赛己方场上五个位置
1号位到5号位,1号位控球后卫简写PG,像传球大师纳什就是1号位,这个位置需要带球过半场,分配球,跑位
2号位得分后卫SG,一般在这个位置都是能力较强的队中老大,代表人物科比,
3号位小前锋SF,对技术力量要求高,终结进攻,突破给队友创造机会的,代表人物杜兰特,
4号位大前PF,代表人物邓肯,这个位置负责防守的,篮板,盖帽,卡位,
5号位中锋C,攻防枢纽,拦截篮板,吸引防守,倒球得分的,姚明就是中锋
这5个位置要各尽其职,战术一般都是围绕5个位置来打,只有这样区分,比赛才具有观赏性,像打惯半场打球,蒙头进攻,其他几个人有可能出现原地不动,3秒违例,移动挡拆等犯规。
除了战术位置意识,体能也是影响发挥的因素。在nba,4节比赛每一节10分钟,球员场均跑动距离,2500到3500米之间,而且不是纯跑,还包括起跳,加速,发力,体能考验非常大,特别是折返跑,
这就需要运动人平时对自己的身体 健康 进行管理,小到饮食的具体时间,计算摄入的热量,还要科学的锻炼和训练,所以人家常说,
不要拿你的爱好来挑战人家的饭碗,就是这个道理。
关注球名山,飙球不飙车,做一个有态度的 体育 人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篮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有对应的项目规则,大家参与项目,获得乐趣,也都遵守着对应的规则。
首先,3 V 3 的比赛,规则里面场地小,不需要太多的全局观和视野感;比赛时间短,对运动员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就像短跑运动员一样,短时间的爆发力是重点。
第二,5 V 5的比赛,场地大,时间长。对视野、体能、力量、速度等等都有进一步的要求,但是人更多了,这些任务可以分配给不同的人去完成,战术执行就显得至关重要,哪怕是有詹姆斯的球队也是需要球队战术的,那就是把球都给詹姆斯
篮球和足球打满全场哪个更累?
如果说在中国哪两项运动的体育迷最多,足球和篮球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两个热门项目,虽然中国男足的表现向来能把球迷气到吐血,中国男篮近两年的表现也是江河日下。但只要有一块简易的足球场,一个甚至连篮板都没有的篮球架。就依然能吸引到不少民间的足球迷和篮球迷前去。作为两项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哪一个更消耗体能也是球迷们场讨论的话题
在想必大家童年玩耍时与小伙伴共同在水泥地转球分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是的童年时期的我们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那时的我们不在乎场地,不在乎硬件设施,两块砖头就能做球门,地上并不笔直的缝隙就能当边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足球,就是假期一下午的时光,踢完之后居然还能不感觉累,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吃饭。说到这里,也许潜意识里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足球好像不是很累的印象。但是,需要清楚的是我们童年的“足球场”恐怕也只能适合小学生和儿童量级,倘若我们真的站在标准的足球场进行一场11人vs11人的比赛,那一定是另一番感觉。
国际赛事的足球场大小约为长105米,宽68米。如果我们以五大联赛为例子,一名球员踢满一场90分钟的比赛,跑动距离基本都能达到10公里以上,对于一些以体力著称的球员,如贝克汉姆更是有过单场跑动16公里的记录。对于有长跑习惯的球迷而言,跑一个佛系10公里所需的时间一般会在50分钟到1小时之间。如果跑15公里,则大概需要1小时15分到1小时30分(刚好90分钟),但佛系跑是在无对抗且节奏没有太大起伏的情况下进行的,小贝能在比赛的90分钟里跑动16公里,职业球员的体能储备可见一斑。
再看看另一边的篮球,篮球之所以被不少球迷认为是中国第一大运动,或许一部分原因是一个相对占地面积不大的篮球框在场地要求上显然比足球场要低很多,再加上早些年中国篮球在国际赛场上也算取得过一定的成绩,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球迷们对篮球的关注和期望。中学时,男生们会经常聚集在一起,同样以转球的方式分几拨人打上一节课。在对抗不大的接拨比赛里,基本上连着打4,5场5分一下的3v3接拨比赛都问题不大。但同样,需要我们意识到的是,普通的半场接拨比赛和标准的全场比赛对体力的消耗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我们都知道,一场正规篮球比赛的时间为48分钟。相比于足球场宽广的场地,篮球场的场地为长28米,宽15米。如果只从跑动角度来说,一个球队的主力队员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大致在3-4公里,当然这也取决于球员的上场时间。从跑动距离而言,篮球无疑要短于足球。但是相比于足球,篮球的身体对抗更为激烈,且场上球员全部要参与到每一个攻防回合中,虽然一场篮球的比赛时间远少于足球,但是从比赛的强度和每一个攻防回合的频率来看,篮球无疑消耗更大
因此,所谓术业有专攻,一场完整足球和篮球比赛下来。二者的体力消耗可以说在伯仲之间,足球由于跑动更多,身体的乳酸堆积更多,篮球由于对抗更强,对于肌肉的消耗会更大。
为什么现在NBA球队每百回合的攻防数据大体上都趋于
首先,NBA这个联盟的高水平决定了每支球队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这解释了每支球队的得分均值差距不大,得分在在90—110之间。
其次,为什么这个均值是100而不是90或者110?
总得分=进攻回合数×每回合得分 。因此总分取决于得分公式右边每个分量在不同环境、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
进攻回合数很大程度上收到比赛时间的影响。NBA每场四节,每节12分钟。在这48分钟内,每队进攻回合数一定。每回合的得分取决于进攻方式(两分还是三分还是罚球)以及各种进攻方式的成功率。前面说过,NBA球队之间的差距很小,所以各支队伍的攻防能力差距也很小,这样,每回合的得分也差不多。也就是说,NBA的大环境下,进攻回合数以及每回合得分在某个值附近,这决定了总得分在100分附近。
在国际赛场的背景下,场均100则不再成立。一方面由于国际比赛时间为40分钟,时间较NBA少了八分钟,进攻回合数减少;另一方面球员能力、球队风格的差异使得国际赛场的球队进攻回合数更少。所以国际赛场上的比赛分数并没有稳定的均值,但总体上较NBA大幅下降。另一个例子是国际赛场上的梦之队。实力上的碾压使得美国队在面对其他球队的时候能在4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完成更多次进攻、保持更高成功率,因此美国队的场均得分远远超过100分。
最后总结一下:NBA固有的篮球环境下,每队实力差距相对很小,进攻回合数、成功率的差距也很小。特定的回合数以及成功率使得总得分固定在特定的100分周围。
篮球比赛正负值什么意思
篮球比赛正负值的意思是球员在场上时,球队的净胜分/净负分,有净胜分时为正,净负分为负。
这个数据一般用来评估一位球员对比赛的影响力。比如一个球员上场了30分钟,正负值为10,这意味着他在场的30分钟里,球队净胜了对手10分。比如说一名主力球员个人发挥出色,但是由于球队惨败,他的正负值就会很低。
与之相反,有时一名球员打得并不好,但球队取得了大胜,他的正负值也会很高。为了弥补这一传统数据的不同,ESPN推出了“真实正负值”这一数据,也就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调整算法,力图更真实地反映球员对比赛的影响力。
真实正负值就是净胜分贡献,这个是根据在场同队球员百回合数据计算的,就是净胜分贡献。这个数据相对正负值的优势在于,收集的回合数多,降低队友影响,计算了队友的数据,按贡献比计算。但是这个数据无法反应球员能力,输分的时候不管你数据多好,还是负的。
篮球比赛时间以及决胜期:
根据FIBA的规则,一场篮球比赛是由4节组成,每节10分钟。上下半场之间休息15分钟,节与节之间休息2分钟。同时,在比赛预定开始之前,应该有20分钟的比赛休息时间。如果在第4节比赛时间终了时比分相等,为打破平局,需要一个或多个5分钟的决胜期来继续比赛。
在跳球中,当球离开主裁判员的手时第1节开始。除第一节跳球外,每一节的开始,当执行轮换球权掷球入界的队员。传出的球触及一名场上队员或被场上队员合法触及时。当结束比赛时间的比赛计时钟的信号响时,一节、决胜期或比赛应结束。
此外,如果某一队在比赛场地上准备比赛的队员不足5名,比赛不能开始。同样的,如果一队在比赛中场上人数少于3名,比赛即宣告结束。半时间的比赛休息期间应为15分钟。一次比赛休息期间开始;比赛预定的开始之前20分钟。